2018年9月24,宁国市红十字会组织工作人员和医院医护人员对器官捐献志愿者举行默哀仪式。时值中秋,在这个全国上下举家团圆的日子,宣城宁国市接连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让三个家庭遭受重创,此前宁国市红十字会一直大力宣传器官捐献公益活动,在给家属介绍了器官捐献相关内容之后,患者家属主动同意捐献遗体器官,去挽救其他的家庭,去传播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大爱。短短一个月内,在地方红十字会、公安机关和医院ICU、手术室、麻醉科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在宁国市人民医院实施三例器官捐献获取手术,帮助家属完成心愿,并成功挽救了9名终末期的危重肝病、肾病患者,另为6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据安徽省红十字会协调员、宣城市红十会前秘书长翟建水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宣城市共计完成器官捐献13例,但是单宁国市就完成6例,捐献总数仅次于省会城市合肥,位于全省第二,但宁国市每百万人口捐献率(PMP)却高达15.75,在安徽省遥遥领先,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中国PMP为3.71)。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宁国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王庞是密不可分的。
说起王庞主任,1999年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宁国市人民医院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专业,但在2010年他毅然选择了最有挑战难度的重症专业,前往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就亲手组建了ICU并发展至今,所以他与ICU一直有着特殊的情结。他也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收获了大批粉丝。提起他的姓名,当地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起大拇指来夸赞。
“器官捐献,这真的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作为一名ICU医生,我之前认为我们的使命就是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但自从今年接触到OPO工作人员之后,我才深刻领悟到—死亡,终究是我们谁都无法避免也无法回避的归宿,我们重症医生除了极力救治患者以外,还有一项更为艰巨的使命,就是在面对那些病情无法治愈,终将死亡的患者时,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告诉家属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能在自己的亲人走到人生尽头时还有一次最后选择的机会,可以选择让亲人默默离去还是让亲人身体的一部分和他人一起继续存活在这个世间,避免出现遗憾”。
为了做好器官捐献,王庞主任都是全程参与,亲力亲为,他完全放弃了休息时间,甚至连续数日睡在医院。“器官捐献,生命永续”,王庞主任望着宣传海报上这八个字,深感责任之重。“家属的爱心才是新生循环的开始,这是非常伟大而感人的决定。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我们一定要尽所能地维护好器官,服务好他们的亲人,千万不能出现意外情况,否则我们会觉得非常遗憾,也对不住他们的爱心。”王庞主任说。
“就是凭着王庞主任团队这股对生命的敬畏和业务刻苦钻研的精神,自2018年1月在宁国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宁国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后,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下,老百姓越来越多地从拒绝到接受,现在是主动加入器官捐献这项伟大的事业。”宁国市红十字会柴红霞副会长说,“九月份在宁国市人民医院连续三例器官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作为参与者、见证者,也经常收获着各种感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主任姚自勤介绍“在我国,器官捐献事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器官捐献与移植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意义重大。今年7月23日我院举办了“安徽省首届国际器官捐献、获取与管理技术培训班”,对省40多名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神经内科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器官捐献知识培训。中西方学术的深度交流与正确借鉴,必将推动安徽省器官捐献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安徽省器官捐献事业在符合法律体制下、符合医学伦理下的进一步提升,挽救更多的生命垂危患者,为生命接力,让爱心传递。”
生命,是一种明朗向上的力量;
生命,是卑微与崇高的相生相伴;
生命,是消亡与新生的循环;
生命,是一种美丽的存在......